铭记英雄事迹,传承红色精神——致敬百岁抗战英雄滕西远
历史的硝烟虽已散去,但那些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,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。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回望那段烽火岁月,家住济南市莱芜区的抗战老兵滕西远的故事,如同一盏明灯,照亮着我们对英雄的敬仰与对和平的珍视。
1937年,“七七事变”爆发,日寇的铁蹄踏碎了山河,滕西远的家乡在扫荡中沦为焦土。彼时年仅13岁的他,怀揣着对侵略者的仇恨与保家卫国的决心,报名参加了莱东大队。此前常为部队通风报信的他,因年纪小、身形瘦弱却跑得飞快,被大家亲切地称为“滕黑子”。谁也未曾想到,这个“小黑子”,日后会成为令敌人胆寒的少年英雄。
1940年5月,日军扫荡莱芜北山阳村,16岁的滕西远在墙头上紧盯敌情。当看到一名鬼子在胡同里落单时,他毫不犹豫地纵身跳下,死死扑倒敌人。在战友的协助下,他夺过鬼子的刺刀,果断结果了敌人的性命,还带着鬼子的头颅前往常庄指挥所,用行动践行“拿鬼子脑袋来就是真英雄”的誓言,骄傲地宣告“滕黑子来报道”。这一战,是他手刃鬼子的开始,也让少年的勇气震撼了所有人。
不久后的杨家横战斗,更让滕西远的名字与“英雄”紧密相连。战斗中,他巧用“擒贼先擒王”的战术,一枪击毙日军旗手,瞬间打乱了日伪军的阵脚。我方趁机依托有利地形展开攻击,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时,滕西远又与一名鬼子展开肉搏。面对敌人刺来的刺刀,他险之又险地避开,随即抓住枪管、夹住敌人脖颈,将其撂倒后一刀毙命。这场战斗,16岁的他共消灭6名日军,荣获一等功,开国中将廖荣标还亲自奖励他一把驳壳枪,这份荣誉,是对他英勇无畏的最好见证。
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,再到抗美援朝战争,滕西远的身影始终出现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,他先后获得三次一等功、两次二等功、三次三等功,每一枚勋章背后,都是血与火的考验,都是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胆忠诚。
如今,滕西远已是百岁老人,但他从未停下传承红色精神的脚步。他常常给后人讲述抗战故事,叮嘱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。那句“只要祖国需要,我还会上战场”的誓言,穿越岁月依旧铿锵有力,彰显着一名老战士深藏心底的家国情怀。
作者:记者 刘明安 责任编辑:吕冉冉
值班主任:李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