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交通大学"仙交械心"实践团调研莱芜梆子剧团

2025-08-11 14:52:19

来源: 济报鲁中

作者:通讯员 张怡宁

责任编辑:吕冉冉

  8月8日,西安交通大学"仙交械心"实践团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,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莱芜梆子展开专题调研。作为全国121个稀有剧种之一的"天下第一团"——莱芜梆子,其保护与传承工作引起了实践团的特别关注。

  实践团首先参观了莱芜梆子历史长廊。莱芜梆子非遗传承人陈老师介绍道:"莱芜梆子是山东中部地区极具特色的地方剧种,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其唱腔高亢激昂、刚劲豪爽,融合了秦腔、徽调与梆子腔的特点,深受当地群众喜爱。"通过参观,实践团详细了解了这一剧种的发展历程、音乐形态及《赵连岱借闺女》《红柳绿柳》等代表性剧目。

  陈老师重点介绍了剧团提出的"新四有"发展理念: "有家"不仅指拥有专业的演出剧场和传承基地,更要将剧团当成家,营造温馨的创作环境; "有人"是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,建立老中青传承梯队,确保技艺传承不断代; "有戏"则是在保留传统经典剧目的同时,创新编排《江姐》《铡刀下的红梅》等现代红色剧目; "有钱"是通过政府支持与商业演出相结合,实现可持续发展,为演职人员提供稳定的物质保障。

  莱芜梆子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,还承载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。抗战时期,莱芜梆子曾被抗日根据地文工团改编,在宣传革命、鼓舞军民斗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近年来,剧团创排的《铡刀下的红梅》等红色题材剧目,通过创新演绎刘胡兰等英雄故事,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。

  实践团负责人张怡宁说,非遗戏曲不仅是珍贵的文化遗产,更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重要桥梁。"天下第一团"莱芜梆子在音乐、表演等有方面的独特魅力,剧团推行的"新四有"发展理念,是传统戏曲在现代社会传承与发展的新视角、新探索和新方向。

作者:通讯员 张怡宁 责任编辑:吕冉冉

值班主任:颜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