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死竞速 无影灯下的“生命雕刻师”——济南市人民医院李逢佳副主任医师积石山帮扶故事之一
引子:从“海归金刀”到“黄土医者”
济南市人民医院神经介入专家、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、手握脑血管病“金刀”的李逢佳,在2024年7月做了一个令同行惊愕的决定—暂别三甲医院,扎根甘肃积石山县人民医院。面对质疑,他目光坚定:“基层不缺病例,缺的是敢闯敢拼的医生。”一年帮扶期,他用技术填补空白,用管理破局困境,更用仁心在黄土高原上浇灌出生命的绿洲。
颅骨碎片中的“绝地突围”
2024年10月9日深夜,积石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电话划破寂静:“重物砸伤,颅骨凹陷,瞳孔不等大!”李逢佳抓起外套冲入寒风,黄土扑面的急诊室里,建筑工人马某的CT片触目惊心—右侧顶枕部硬膜外血肿60ml,碎裂的颅骨如蛋壳般嵌入脑组织,生命体征急速恶化。“瞳孔开始散了,必须立刻开颅!”手术室瞬间化为战场。麻醉科专家白庆林闪电完成插管,骨科医生手持电钻剥离颅骨碎片,李逢佳则在显微镜下化身“生命雕刻师”:吸引器如游龙清创,双极电凝精准止血,额间汗水浸透口罩,指尖却稳如磐石。2小时27分钟后,黑红色血块彻底清除,骨瓣严丝合缝回置。凌晨3:15.患者手指轻颤的瞬间,手术室爆发出压抑的欢呼。
“他的刀,是戈壁滩上最亮的光。”—护士长马晓娟含泪记录下这一刻。
黎明狙击与死神赛跑的“36小时”
首战告捷仅36小时,查房中的李逢佳突然驻足—12床患者张某的躁动让他警觉骤升。“快推CT室!”他掀开患者眼皮,左瞳已缩如针尖。影像证实:迟发性硬膜外血肿40ml,脑干严重受压!“直接进手术室,家属路上签字!”他抓起电话协调团队,深夜再度执刀。麻醉、清创、引流……手术台上,他如同精密仪器,每一毫米的操作都关乎生死。术后次日,患者神志转清,家属颤抖着递上哈达:“您把我们的天,从塌陷的边缘托了起来。”
作者:通讯员:常永亮 焦健 责任编辑:吕冉冉
值班主任:田艳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