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南市人民医院BRAF基因检测为甲状腺癌诊断装上“火眼金睛”
近期,济南市人民医院病理科精准医学检测项目——“甲状腺BRAF基因检测”正式投入临床应用。随着第一批检测报告的发出,标志着济南市人民医院分子病理检测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,该项目的开展,为医院甲状腺疾病诊疗开启了新篇章。
近年来,甲状腺癌发病率以每年20%的速度攀升,已成为我国增速最快的恶性肿瘤。面对体检报告中频繁出现的“甲状腺结节”,患者往往陷入“是否癌变”的焦虑旋涡。传统诊断方法如同雾里看花,而济南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最新开展的甲状腺穿刺细胞BRAF基因检测技术,以“分子显微镜”的精准视角,让甲状腺癌的诊断进入了精准诊断的新阶段。
"不确定"成为心结
在常规超声检查中发现结节后,细针穿刺活检(FNA)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手段。但数据显示,约20%的病例会得到“意义不明的细胞非典型性病变”或“滤泡性肿瘤”等不确定诊断结果。这就像拿到一份写着“可能有问题”的检查单,患者往往需要经历数月观察随访,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,更令人担忧的是,部分早期癌变可能在此期间悄然进展。
提高诊断的准确性
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,科学家发现超过60%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存在BRAF V600E基因突变,这种突变犹如启动癌变的“分子开关”。如果细胞学检查结果不典型或难以确诊,但BRAF突变阳性,几乎就可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。甲状腺BRAFV600E基因检测技术,是用实时荧光定量PCR(聚合酶链式反应)检测方法,针对甲状腺BRAFV600E突变基因位点进行的检测,其灵敏度高达99.9%。这就像给诊断设备装上了“分子放大镜”,即使是微量癌细胞也无所遁形。这项检测仅需在常规穿刺时多采集少量样本,无需额外创伤。检测报告5个工作日内即可出具。
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
BRAF突变阳性提示可能需要更彻底的手术范围,并为术后碘131治疗提供参考。临床研究显示,此类患者接受靶向治疗的有效率可达80%以上。该突变与淋巴结转移、复发风险正相关,阳性患者需加强随访。但不必过度恐慌,只要规范治疗,十年生存率仍可超过95%。
上医治未病,良术贵在精。在“健康中国2030”战略指引下,在医院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持下,济南市人民医院继甲状腺BRAF基因检测之后,还要依次开展其他肿瘤的基因检测项目,以期让先进的诊疗技术及时惠及广大百姓。
作者:通讯员:常永亮 焦健 责任编辑:吕冉冉
值班主任:刘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