厚德仁术传薪火 三十余载炼“一针”
在济南市人民医院市中院区针灸理疗科,有这样一位被患者亲切称为“巩一针”的副主任医师——巩凤梅。她以娴熟轻盈手法在经脉穴位上精准施针,或转、或捻、或提,病痛随之消散,以精湛医术赢得了广泛赞誉。
三十载医路,三十年坚守。巩凤梅始终在临床一线潜心钻研针灸之术,以银针映初心,孜孜不倦地求索创新,为中医发展凝心聚力,诠释着中医人弘扬国粹、救死扶伤的医者豪情。
医路笃行,锲而不舍“针”求索
作为中医医生,巩凤梅深知,为病人解除疾痛的同时,更需不断探求医理,探寻缘由,寻求确定疗效。尽管过程曲折,但总有收获。谈及三十年的从医之路,巩凤梅言语中满是自信。
在山东中医药大学求学期间,巩凤梅选择了针灸专业,并遇到了影响她整个从医生涯的良师益友。这段经历为她今后从事中医针灸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。“针灸之要在针法,针法在精、在简、在变,用针因病、因人而异”“针法取决于对针感的感悟、对中医理论的研习以及对疾病本质的探索,都是在读书期间打下的坚实基础。”巩凤梅心怀感恩。
大学毕业后,巩凤梅正式开启了悬壶济世的医者生涯。在济南市人民医院总院迁建后,巩凤梅所在的市中院区一度门庭冷落。医疗资源的匮乏、门诊量的减少并未让巩凤梅气馁,反而更加坚定了以己之所学救死扶伤的信念。巩凤梅珍惜每一次诊疗机会,认真倾听患者反馈,不断调整针刺手法,用心体会用针之道;工作之余更是深入研读中医理论、现代医学知识,力求融会贯通;利用外出学习交流机会,北上京津、南下广州,与同行切磋、交流针灸技艺,探求新的诊疗方法。
曾有一位70余岁老年患者,于一年半前出现左侧头、面部疱疹等症状,疼痛难忍。辗转多处治疗后,仍遗留左侧后枕部疼痛,颞额部、眼部阵发性痒感,致患者坐卧不宁。经推荐来诊,巩凤梅通过火针(眼睑内面点刺)、岐黄针(松解、导气)、普通针刺(整体调节)综合治疗。老人兴奋地说“巩主任进针轻巧,出针舒服,去过好多地方,第一次见把针烧红,翻点眼睑。仅一次治疗,疼痛明显减轻,痒感程度明显减弱,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,发作频次明显减少。这个病折磨我一年多,都有些放弃了,以前他人介绍过‘巩一针’多次,真后悔来晚了。”谈及此事,巩凤梅深有感触,“针法是针灸实操的核心”。
随着针灸手法日臻精湛,巩凤梅得到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的认可,“巩一针”的名号更是不胫而走,成为市中院区的“金招牌”。
从医三十年来,巩凤梅累计治愈10余万患者。因医术精湛、服务周到,不少患者拖家带口找到巩凤梅治疗疾痛,甚至自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地患者也慕名而来。近年来,市中院区针灸科室年门诊量呈几何式增长,正在以中医国粹造福更多老百姓,而且相关指标均位列同类业务市人民医院各院区之首。
兼容并蓄,继往开来续医脉
中医理论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其中针灸医学更是璀璨夺目。历经数千年发展,针灸已分化出诸多流派,各展风华。自2010年“中医针灸”荣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针灸学科备受瞩目,呈现出“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”的繁荣景象。不同思想、针法的交流与碰撞,为针灸学术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对专于针灸治疗的巩凤梅而言,敏锐地捕捉到这种现象,也在思考着如何守正创新中发展针灸治疗事业。
在巩凤梅看来,中医药之所以是中华民族的瑰宝,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可,与中医文化辨证融合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,而不是墨守成规、故步自封。本质上,中医“辨证施治”“系统诊治”“对症施治”等思想,也蕴含开放包容、吐故纳新等文化创新属性。
关于中西医理念差异与融合发展,巩凤梅认为,与其争论西医和中医孰优孰劣,不如以历史视角看待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发展脉络。现代医学实际上是建立在传统医学基础之上的。尽管医学理论流派繁多,方法迥异,但是在治病救人方面可谓“各具特色、殊途同归”。古今中外的医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借鉴吸收、共同进步的,因而并不存在医学理论思想相排斥现象。我们国家的中医药文化正在走向世界、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认可,这就是最好的例证。
前不久,一位饱受耳部疼痛困扰的患者慕名求诊。该患者经多轮常规诊治均未见效,情绪十分焦虑。巩凤梅经过细致诊断,发现患者耳大神经存在隐疾,遂以“风池”“天柱”为主穴进行针灸治疗。经过三次施治,患者耳部疼痛彻底消失,恢复了正常生活。这一病例不仅展现了巩凤梅精湛的医术,更是传统与现代医学融合诊治的典范。她以针灸疗法精准解决神经类疾患,真正做到了“对症施治”,为患者解除了病痛。
类似以辨证施治、融合治疗解决疑难杂症的案例,在巩凤梅的行医生涯中不胜枚举。随着知名度日益提升,前来求诊的患者络绎不绝,经常令巩凤梅应接不暇,她所在的针灸理疗科也成为三甲综合医院最忙碌科室之一。病患的选择,是对医者最大的肯定。
在长达三十年的临床治疗中,巩凤梅不仅精于医术,更善于思考创新。她首先提出了“针、人合一,三位(医者、患者、针具)一体”的针灸施治理念和运针境界,拓宽了诊疗范围,提升了治疗效果。在临床治疗过程中,巩凤梅秉持“精于诊断、专于针法、显于疗效”思想治疾病,疾病治疗范围涉及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等专业,尤其以小针刀(铍针)、岐黄针、火针、推割刀疗法的临床应用,在治疗颈椎病、膝关节疾病、皮神经卡压综合征、腱鞘炎等方面见长。巩凤梅打破了针灸按疗程治病的传统,她的针法疗效快、疗程短、痛苦小,为不能接受长时间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方便。
在长期的诊疗过程中,巩凤梅对中医药理论方面也有独特见解。巩凤梅认为,中医是数千年来积累形成的经验医学,而且有比较缜密严谨的逻辑结构,但受制于当时科技条件与认知水平,且缺乏足够的文字符号进行有效的描述归纳、总结提炼,导致传统中医经典理论不但晦涩深奥,甚至看起来有些玄学色彩,因而对中医传承发展造成一定影响。
巩凤梅认为,中医理论强调“和谐”,所谓的“五行”学说是系统论,强调整体与部分关系;“阴阳”学说则是辩证法,强调对立统一与相互转化。身体健康的理想状态就是“和谐”,就是人体每个器官都在阈限值内活动,因而五脏六腑功能有序,经络穴位运行通畅。在巩凤梅看来,人体是一个“有机体”,在生命诞生时即处于动态运行中,与复杂多变、联系密切的外部环境构成“大系统”,相互影响制约。实际上,人体只能实现相对“均衡”。如果人体内部“失序”或者外部环境“突变”,都会导致疾病产生,像发烧感冒、新冠肺炎等,都属于“失衡”“失序”之“因”产生的“果”。因而,对于中医针灸治疗,就是通过外部力量的介入,促进人体机能重整“秩序”,与外部环境实现“新的均衡”,实现治病祛疾。进而推之,“治未病”也是秉持这一理念,通过对身体器官的提前调理,“防患于未然”。
谈及中医针灸事业的未来发展,巩凤梅信心满满。她表示:“实现中医的现代化、科学化,既要传承传统医学精髓,兼容并蓄,方能继往开来,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。”
医者仁心,“针”情“灸”意暖杏林
《灵枢·师传篇》有云:“上以治民,下以治身,使百姓无病……”秉承此训,巩凤梅深知,作为医者,既受国家和社会之培养,必当以悬壶济世、仁心仁术回馈社会。医者之路,奉献、无私、严谨、勤学为基,更需耐得住忙碌与辛苦,不断淬炼医者仁心。
曾有一位长期神经抑郁的患者来诊,本人情绪非常不稳定。面对如此情况,巩凤梅与团队成员,没有争辩,更没有放弃。巩主任一直亲自接待,并调整处理好其他公务与病患的就诊时间,耐心地做好诊疗服务。经过精心治疗,患者不仅顽疾得愈,也被巩凤梅的真心服务所感动。出院时,患者紧握巩凤梅的手感激道:“巩主任,您不仅治愈了我的病症,更医好了我的心病,让我重获新生。”“长期顽疾的患者,不仅深受疾病痛苦,精神也深受困扰,我们不仅治病,更要救人”,这一直是巩凤梅的从医理念。
巩凤梅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地忙碌于科室与病房之间,面对患者,她总是耐心倾听,为患者量身定制诊疗方案。即便外出学习交流,也不忘接听患者咨询。“医生要时刻为患者着想,虽然很辛苦,但患者选择在这里治病,就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。”巩凤梅说道。
大医至诚,大道至简。对患者,以满腔热忱倾尽医者之责;对年轻医生,巩凤梅更是不吝赐教。为了传承针灸疗法,让年轻医生快速成长,她不仅倾囊相授,并搭建平台让年轻医生到影像、骨科、全科、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学习,拥抱现代医学;她还自费创造条件外派年轻医生到广州学习岐黄针疗法,汲取广博医学知识与诊疗经验;她多次邀请外聘专家和院内科研优秀的高年资医生交流,指导年轻医生如何做科研,培养科研无处不在的理念。在她的悉心指导和带领下,年轻医生们快速成长,为中医事业注入新鲜血液,“笃于针灸研医术、治病祛疾不辞苦”在科室蔚成风气。
为了更好地传承发扬中医文化,在医院支持下,巩凤梅定期组织学生来科室学习中医文化,观摩灸疗操作,培养学生、家长对中医药的爱好与兴趣;开设“名医在线”专栏,分享从医心得;走进企业、进学校、进社区,普及中医药知识,让中医文化深入人心。
“针法娴熟祛顽疾,答疑解惑真良师;辨证施治不拘泥,桃李无言自成溪。”在中医传承与创新的征程上,巩凤梅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时代光芒。
作者:通讯员:常永亮 焦健 责任编辑:李梦园
值班主任:刘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