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急时刻勇担当!济南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呼吸衰竭患者

2024-04-01 09:15:59

来源: 济报鲁中

作者:通讯员:常永亮 焦健

责任编辑:李梦园

  3月27日,济南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内,一位入院时生命垂危的呼吸衰竭患者已经脱离呼吸机,可以通过人工气道正常呼吸。近日,济南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临危成功救治一位呼吸衰竭患者。

  该患者曾在5年前做过脑科手术并患有糖尿病。患者因咳嗽、咳喘在其他医院就医,治疗多天后,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,但因喉部肿瘤、声门严重狭窄无法进行气管插管治疗,后续患者病情持续加重,情况非常危急,随时都有生命危险。患者家属在联系当地多医院、科室未果后联系到了济南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。

  医者仁心,面对病情复杂、情况紧急、风险大的患者,济南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、主任医师李学军没有丝毫的犹豫,在接到求助电话后立马同意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。“当时情况十分危急,不少同志心里有顾虑,我就鼓励他们勇敢尝试,如果出现问题、有风险就由我来承担,救治病人这件事总要有人做。”李学军说。

  记者从重症医学科了解到,患者进入科室时,已经呼吸衰竭,气道严重狭窄,甚至堵塞,需要及时建立人工气道。通常建立人工气道两种方式,一种经口和经鼻气管插管,但必须经过咽部,就患者情况来说极可能出血窒息。如果采用气管切开则缺少辅助气道这个条件,一旦过程中出血便会危及患者生命。如果考虑不周,容易造成没有任何弥补措施的后果。然而,时间不等人,患者的生命危在旦夕。在生死攸关的时刻,医疗团队冷静分析、客观评估,权衡利弊后决定采取一项创新性的治疗方案——以支气管镜为引导,套入小口径气管插管。这是一项技术要求极高、风险极大的操作,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能。最终,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,临时人工气道顺利建立,四十分钟后患者的心率、血氧指标有所改善。随后,医生通过“经皮穿刺气管切开”手术,为患者建立了长期人工气道,至此成功解除了患者的生命危机,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可能。

  不遗余力把患者的生命从死神手中抢回来,早已成为重症医学科的必修课。重症医学科把“科学评估 关口前移 管控风险 随时干预 早期识别 准确判断 保护脏器 挽救生命”这32个字挂在了科室最显眼的位置,用来勉励大家。“基于社会责任和岗位责任,要敢于冒险,敢于承担风险,解决特殊情况、紧急情况下其他科室、其他医院解决不了的问题,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。”李学军表示。

  据了解,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04年4月,现有医师13名、护士46名,其中包括主任医师2名、副主任医师2名、主治医师6名,主管护师16名、住院医师2名。科室配备了先进的中央监护系统、单位床旁监护仪、ECMO、舌下微循环、脑功能监测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、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系统、血液净化(人工肝)设备、有创及无创呼吸机,高流量吸氧、纤维支气管镜、血液灌流机等先进设备设施。科室在本地区率先开展了舌下微循环监测、人工肝、ECOM、床旁纤维支气管镜下气管支架置入、ARDS的肺复张等高新技术,同时在心肺脑复苏及高级生命支持、严重创伤、急性中毒、休克、多脏器功能不全、重大手术术后等多种危重疾病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监护与救治体系,从而使绝大部分危重患者的危险因素得以消除、生命体征得以稳定,为原发病的进一步治疗和康复创造了必要的时机和可能。

作者:通讯员:常永亮 焦健 责任编辑:李梦园

值班主任:刘克